在临床实践中,脑血栓作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急症之一,其治疗与预防一直是药剂科关注的重点,脑血栓形成后,患者常需长期服用抗凝、溶栓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维持血管通畅,减少再次梗塞的风险,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:药物可能导致的出血并发症。
针对这一问题,作为医院药剂科科长,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1、个体化用药: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、年龄、性别、既往病史等因素,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,避免“一刀切”的用药方式。
2、监测凝血功能: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,如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等,确保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。
3、教育患者及家属: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所用药物的作用、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,提高其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能力。
4、药物相互作用: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,特别是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,如非甾体抗炎药、某些抗生素等,可能增加出血风险。
5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:对于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的患者,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必要时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。
通过以上措施,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脑血栓患者用药后的再发风险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