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药剂科的工作日常中,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提出各种关于用药的“民间智慧”,摇椅疗法”——认为服药后坐在摇椅上轻轻摇晃能加速药物吸收的说法,便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,作为医院药剂科科长,我深知这一看似无害的习惯背后,实则蕴含着对药理学知识的误解。
问题提出:摇椅上的轻微摇晃,真的能如传说中那般,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与吸收,从而提高药效吗?
科学解答:药物的吸收主要依赖于其物理化学性质、给药途径以及人体的生理环境,而非外界的机械摇晃,口服药物后,它们需经过胃的消化、小肠的吸收等复杂过程进入血液循环,这一系列过程受控于人体自身的生理机制,外界的轻微摇晃并不能改变这些基本规律。
相反,不恰当的摇晃可能导致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,影响药物的溶解与释放,甚至可能因药物过早进入小肠而降低生物利用度,对于某些特定药物而言,如需特定条件(如缓释、控释)释放以维持血药浓度平稳,摇晃更可能破坏这种设计,导致药效波动。
对于“摇椅疗法”这一说法,应持谨慎态度,正确的做法是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指示,按时按量服药,并保持正常的体位与活动状态,避免不必要的外部干预影响药物的正常作用。
在药剂科的工作中,我们常需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这类科学用药知识,纠正误区,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安全、有效地使用药物,毕竟,每一粒药丸的背后,都是对健康与科学的尊重。
添加新评论